在士師時代,一個來自伯利恆的猶太人家族,因為飢荒遷移到摩押地,卻在那裡遭遇到不幸。一家六口中,三個男丁先後去世,剩下三個孤苦無助的女人。她們分別叫拿俄米、俄珥巴和路得。
拿俄米痛失丈夫以利米勒後,不知是倒楣還是交了惡運,連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也客死異鄉。她聽到耶和華眷顧猶大地的子民,又賜糧食給他們,便苦口婆心勸媳婦俄珥巴和路得回她們的娘家摩押地去。
幾經轉折,俄珥巴言聽計從回摩押地。而路得卻選擇跟拿俄米回猶大地的伯利恆,並信誓旦旦的表示︰「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當拿俄米帶著路得回到故土時,正好是農作物收成的季節。由於當時猶太人的社會有律法規定要照顧孤兒寡婦,因此得到以利米勒的近親波阿斯的照應,讓兩婆媳得以飽足。後來,拿俄米為兒婦著想的心又再燃起,於是為路得獻謀計策,希望她能得到波阿斯的眷顧。結果波阿斯按律法而行,願意為以利米勒家族贖地和留後,娶了路得,讓拿俄米和路得的生活得到安頓……
路得運用勇氣、智慧、果敢及對神的敬虔,表現出人生每一個階段的得勝、豐收、成長與蛻變。路得雖然是摩押人,但蒙神的恩典,最終成了大衛王甚至耶穌基督的先祖。
在文學體裁方面,「路得記」是一個溫馨、浪漫和甜蜜的愛情故事;從信仰的角度看,它卻是充滿上帝恩典和救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