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愛的聖經人物

bible05
作者:羊咩咩

我最喜愛的聖經人物當然是耶穌了,耶穌的愛心沒人能及。大家還記得祂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嗎?祂無私的愛就在此顯明了!大多數人都知道耶穌的事跡,祂亦有很多的別名:以馬內利、神的兒子、人子、道、中保、大祭司、君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羔羊、明亮的晨星(曉明)、大衛的兒子(大衛的子孫)、大衛的根、拉比或拉波尼(老師的意思)、拿撒勒人耶穌,等等。

我記得一句金句,亦解釋了耶穌名字的意思:「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21)祂無私的愛又再一次顯明了!其實,除了祂受難顯現了祂的愛,祂傳道中帶來的愛都是非同小可的,而令我最深刻的是,他以比喻故事帶出那時代不同的真實社會現況,同時亦都激動了人心。

約瑟──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bible04
作者:顧小草

約瑟是非常敬畏神的人,無論何時只求盡忠於神。哥哥們因妒忌把他賣到埃及當奴隸,最後卻能對哥哥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因看見神的美意,而輕看自己所受的苦楚。

當約瑟在波提乏家中為奴時,從不抱怨,只忠心作好本分。主母無數次引誘約瑟犯罪,約瑟不願得罪神,結果被主母陷害而入獄。在監獄裏,約瑟得到獄長的賞識,分擔獄長的工作。後來約瑟為酒政解夢,酒政在被釋後,卻忘記為約瑟伸冤。直到兩年後,法老做了奇怪的夢,無人能圓解,那時酒政才想起約瑟。約瑟為法老解夢,被法老派他管理埃及的一切,帶領埃及人度過七個嚴重的荒年,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包括他父家的所有人。

當我們被別人出賣、背叛,又或遇到不公的事情,我們能否效仿約瑟,順服在主面前,只管敬畏祂,忠心向祂交賬呢?願意當我們面對苦難時,相信天父依然同在,相信自己所遭遇的,並非偶然,都有祂的美意。

當我們只看見黑雲,而不見太陽,我們依然要相信,太陽只是暫時被黑雲遮住了。只要我們抱著希望,我們將如約瑟那樣體會,暫時所受的苦楚,只為了將來成就神的榮耀,並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從約伯看受苦信徒的傷害

bible03
作者:雷永健

約伯受苦的故事,相信基督徒耳熟能詳,今次筆者嘗試透過約伯受苦及其他人的反應去看看教會對受苦信徒的傷害。約伯受的苦,其他人不能提供實質幫助,只能陪伴及勸勉,但他身邊的人對他的反應卻加深他的傷害,約伯妻子的冷酷,約伯友人以固有信仰知識及觀念對他的攻擊,都加添他的痛苦,情況就像教會對待某些受苦的信徒。他們受苦程度雖未及約伯,卻也是令人心力交瘁,痛不欲生,信心動搖,而別人是難以提供實質幫助,只能陪伴及勸勉。

教會的大多數人其實像約伯身邊的人,像約伯妻子那種毫無同情心的袖手旁觀者在教會不多,但像約伯友人的卻佔教會的大多數。長久受到信仰知識的薰陶卻不時有意無意錯誤地運用信仰知識及觀念,偏重理性分析及批判別人受苦的原因,完全忽略別人感受。像約伯友人對他毫不留情的攻擊,對受苦者毫無幫助,反令他們陷人更大的痛苦,有些受苦者或以後不會在教會透露自己的痛苦,或有離開教會,甚至放棄信仰。

其實我們每位信徒也有約伯身邊人的影子,長期浸淫在信仰知識中,信仰知識越來越多,卻越來越忽略別人的感受,盼望我們學習設身處地與受苦者同行,勿重蹈約伯身邊等人的覆轍。

以禱告交託的哈拿

cww-photo-20140311-lent-1600x900
作者:梁璧君

一個人專注地禱告的時候,必定是最美麗的時候。就在那個時候,他整個人都沉靜下來,他的心在禱告中被淨化,眼前的景物都褪了色,週遭的環境已被他撇下,天籟人聲都沒有了,他的心只向上帝敞開,他定睛於主,靈魂在主的同在裏素淨純美,他在主的面前傾聽主的溫柔慈聲。

哈拿已經禱告多時了,她心裏愁苦,對於不孕以及毘尼拿的激怒,都只是默默承受,沒有讓丈夫為難。她深信上帝把一切都看在眼裏,祂必然紀念她的苦情。她也知道上帝會有最好的預備,因此她在聖殿獻祭後便向上帝祈禱,她痛痛哭泣,沒有隱藏她的情感,她也坦誠她想要一個兒子的需要和渴求,並且承諾主她要把兒子獻給上帝。她喃喃禱告讓祭司以利以為她醉酒,當以利知道她的狀況後,就祝福她。她也就把一切交託給主,不再愁苦了。

有些事情的成就,需要很長的等候與懇切的禱告。哈拿沒有放棄禱告,因為她深信上帝的信實。而懇切禱告所帶來的祝福是超乎她所想所求的,一年後她得的不是一個普通的兒子,卻是以色列歷史中最具影力的士師及最偉大的其中一位先知──撒母耳。哈拿求得撒母耳之後,如她所諾,把他永遠獻給上帝,並且以詩頌讚上帝。上帝喜悅她,後來更賜她三個兒子與兩個女兒。

灰心失意的時候,不妨思想哈拿的經歷,在其中相信你必能便得著鼓勵與安慰。  

聖經人物路得

cww-photo-20140320-lent-1600x900
作者:梁麗平

在士師時代,一個來自伯利恆的猶太人家族,因為飢荒遷移到摩押地,卻在那裡遭遇到不幸。一家六口中,三個男丁先後去世,剩下三個孤苦無助的女人。她們分別叫拿俄米、俄珥巴和路得。

拿俄米痛失丈夫以利米勒後,不知是倒楣還是交了惡運,連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也客死異鄉。她聽到耶和華眷顧猶大地的子民,又賜糧食給他們,便苦口婆心勸媳婦俄珥巴和路得回她們的娘家摩押地去。

幾經轉折,俄珥巴言聽計從回摩押地。而路得卻選擇跟拿俄米回猶大地的伯利恆,並信誓旦旦的表示︰「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當拿俄米帶著路得回到故土時,正好是農作物收成的季節。由於當時猶太人的社會有律法規定要照顧孤兒寡婦,因此得到以利米勒的近親波阿斯的照應,讓兩婆媳得以飽足。後來,拿俄米為兒婦著想的心又再燃起,於是為路得獻謀計策,希望她能得到波阿斯的眷顧。結果波阿斯按律法而行,願意為以利米勒家族贖地和留後,娶了路得,讓拿俄米和路得的生活得到安頓……

路得運用勇氣、智慧、果敢及對神的敬虔,表現出人生每一個階段的得勝、豐收、成長與蛻變。路得雖然是摩押人,但蒙神的恩典,最終成了大衛王甚至耶穌基督的先祖。

在文學體裁方面,「路得記」是一個溫馨、浪漫和甜蜜的愛情故事;從信仰的角度看,它卻是充滿上帝恩典和救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