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洞穴

self-breakthrough-3
作者:梁璧君

從小到大,我過的都是「獨家村」的生活。生性沉默寡言、內向而不擅交際的我,一直不喜歡熱鬧人多的場合,不喜歡頻繁的應酬,在一大群人中,我會因不自在而緊張不已。再加上小時候因長得矮小而皮膚黝黑,經常被同學取笑和排斥,種種成長中的經歷,讓我在交朋結友上表現得極為被動,對人亦多有保留,不容易與人交心,因此朋友一直不多。我刻意與人保持距離,這是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因為我害怕別人認識到真正的我之後,看到我的醜陋而遠離我;而我也不想看到別人真實而難以接受的一面,我同時害怕在人際關係裏彼此的碰撞會造成傷害。

我曾經從事過對人的工作,期間,我清楚地看到人心比萬物都詭詐,但為了工作上的方便,我不得不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把個人真正的情緒和感受遏抑下去,如此下來,潛藏在我內心的情緒沒有妥善處理,爆發是必然的結果,爆發後更影響了我的身心靈健康,逼使我不得不放棄。

於是我知道對人的工作是不適合我的,上帝對我也很有恩典,祂知道甚麼是最適合我的,也不會勉強我做些我不喜歡和不擅長的工作的,如是者,我能專心處理我案頭上的工作,不用面對客戶,不用與客戶交際應酬,同事間的聯誼活動我也鮮少參與,我可以自得其樂,並因而感到滿足,我是以為我可以一直這樣下去的。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錯了。上帝對祂的兒女是有要求的,對於孩子們暫時做不到的事情,祂會耐心等候,並且裝備他們,逐步帶領他們突破,而不是一味縱容他們去逃避困難和挑戰。在我過了幾年非常清靜、鮮少人際互動給我帶來「打擾」的生活後,祂先是在教會裏開始給我牧養的角色,再在職場裏安排一些機會讓我學習如何與不同景況的人接觸和相處,正當我以為事情要停在這裏的時候,祂就把我的工作場景轉換了。

離開自己所熟悉的洞穴,未能適應外間的光線、氣温、環境是必然的,但就在踏出了舒適區後,我才知道,要是不去嘗試,愈去逃避和拒絕,便愈不會成長。我開始學習欣賞我所接觸的人,也享受和珍惜和他們建立的關係,雖然我也遇上了難纏的人,但我學習求神給我恩典和智慧,並在其中經歷神的眷顧與帶領。離開洞穴後我真的有點蹩腳,但我深信有上帝的帥領和同行,我的路必會愈走愈寬廣。

做時間的好主人

self-breakthrough-2
作者:顧小草

聖經記載:「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5)這句話的確很有意思,每人都有向好的心志,只是因著人的軟弱,往往很難達到心中所期許的事情。當人越長大,越發現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當我們可以突破自己,就會變成一個更「完美」的人!

個人而言,我是個不善計劃的人,喜歡即興,這樣生活就比較有趣。然而,這樣對於身邊的人來說,是很沒有安全感,因為總要適應我心血來潮的新主意。特別是擁有兩個孩子,需要好好規劃時間,以致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最多的事情。

上天很公平,每個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時。曾聽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一個教授把鵝卵石一塊塊放進去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很快放滿了,問學生放滿了嗎?學生回答放滿了。他又放進了沙子,再問學生是否滿了?學生猶疑了,不敢作答。他又倒進了水,那才真正滿了。我們的生命猶如這瓶子,要先清楚甚麼是生命中的石頭、沙子及水,然後就依照其重要的先後次序去做,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據說養成一個習慣需要二十一天,它就會成為你的習慣。突破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有恆心,永不言棄,總有一天能達標的。突破自己,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為了看見明天更優秀的自己,今天就開始努力學習做好時間的好主人!

單飛也能展翅高飛

self-breakthrough-1
作者:梁麗平

十幾年前,應牧師邀請在福音主日講見證。當時,內心有很大的掙扎,尤其是涉及兒子的隱私問題。經過反復思考和禱告,我終於鼓起勇氣在幾百人面前講了第一篇見證。後來,獲悉許多人索取當天的見證錄音帶,讓我感動不已。

自此之後,我常感心裡面的「作者」呼之欲出,於是用筆名在報章投稿。隨著個人作品頻繁的見報率,曾有朋友問我︰「妳寫這麼多自己的經歷,不怕別人知道你們太多事情嗎?」「任誰也不願意揭露自己的傷疤,妳卻恰恰相反,為什麼呢?」
  
對於這些善意的提問,我總是施施然地回答︰「又不是公眾人物,沒什麼好擔心的。況且為主作見證,是基督徒的責任。」

就這樣,我自得其樂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流連忘返,創作的靈感如泉水般湧出,許多美麗的方塊字在筆尖下跳躍。

2013年,用本名出版圖文並茂的個人見證集,是一個突破自我界限的「升級行動」。對我而言,這需有很大的勇氣──除了赤裸裸地剖開自己的心,也要以有血有肉的生命,為別人鋪成一道「彩虹橋」,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嘆為觀止!

洋洋幾萬字的小書,我以平實細膩的文筆描繪繽紛盎然的人生風景,用真情實感分享跌宕起伏的生命故事︰我雖軟弱,卻活出了堅強;我雖平凡,卻活出了價值;我雖貧乏,卻活出了富足;我雖單飛,卻能展翅高飛;我雖獨行,卻能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