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禮物

parents4
作者:布鎮權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都眾所周知的母親節和父親節。每年臨近這兩個節日的時候,身邊總是大事鋪張,令節日變得商業化,增加各位的壓力,令大家總覺得要在父母親節花費。

其實,就父母親而言,最好的禮物不外乎兒女的健康、兒女的孝順,還有兒女多一點的陪伴。這三件父母親眼中最好的禮物往往是無價的,是買不回來的。作為兒女的,首先應該多注意自己的健康,平時多陪伴父母、多關心父母,減輕父母的負擔。其實,除了上述的三大禮物之外,花不花錢只不過是其次,其他的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只要父母開心,那麼日日都是父親節,母親節!」說起來很土,但卻是永垂不朽的事實!

讓愛延續下去

parents3
作者:顧小草

「父母親從小撫育我,栽種愛惜幼樹苗,維護照料牽我手;父母親延伸天父愛,甘心獻身像道橋⋯⋯」《橋》,這是在中學認識的一首詩歌。當時的我,只懂父母對我有養育之恩,亦疼愛自己。直至,我成為母親,對此詩歌卻有另一番體會──為人父母不簡單,做討天父喜悅的父母更不簡單!

時間飛逝,身為人母接近三年,我不敢說自己是稱職的母親,因為我甚少下廚,只負責清潔及美化家居。相反,丈夫為了孩子,寧願當全職父親,一日三餐全由他負責,令我敬佩萬分。但是,毫無疑問,我倆都很愛孩子,冀望將最好的給予孩子。同樣地,我們的父母親亦曾將最好的給與我們。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感謝您們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愛我們!至今我們亦為人父母,我們不僅要在母親節、父親節,向您們表達謝意及愛意;更希望在您們有生之年,多陪伴您們,相信這也是您們對我們簡單的心願。

敬愛的天父,謝謝祢賜與我們父母,更謝謝祢讓我們成為孩子的父母,以致我們更明白父母對我們的愛,祢對我們的愛!天父呀,求祢讓我們的父母安康長壽,讓我們可以盡兒女的責任,陪伴他們終老!又求祢讓我們盡力愛護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將來亦能做討祢喜悅的父母親,把祢的愛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父母親節

parents2
作者:姜妙韻

我家一向不太注重父母親節,爸媽都是傳統的人,不太崇尚西方節慶。因為爸媽從未提及,也不會特意慶祝,小時候我和妹妹都不曉得有這兩個節日。

到了知道有父母親節,看到朋友都討論怎樣安排節目,精選禮物,我和妹妹也悄悄商量如何為爸媽慶祝。一來是讓他們高興一下,同時也想藉此彌補多年來的虧欠,心理上覺得這樣做就是愛他們。可是,爸媽老說:「不用特意慶祝,也不用買禮物啦,免得浪費。」我們挑的禮物他們都捨不得用,結果就放在家裏封塵。

直到去年,媽媽病了,爸爸開始老態龍鍾,忽然驚覺原來父母不能一直留在我們身邊。這讓我格外珍惜仍能與他們相處見面的時間,到了節日時就更想好好地和他們慶祝一番。可是,媽媽仍常對我們說:「過節不一定要花錢的,我知道你們有這孝心就夠了。」這句話使我聽在心裏。這麼多年來,除了努力讀書外,自覺並沒有做些甚麼讓家中兩老感到安慰開心。對比他們一直勞心勞力地付出,我這個做女兒的實在做得太少。

「樹欲靜而風不息」,父母親節提醒了我:爸媽開始老了。我開始把握仍可以和他們一起生活的時光,現在我空餘時都待在家裏,和爸媽聊聊天,或者帶他們到處走走。雖然並沒有特別做些甚麼,但交談多了,相聚多了,使我們更加親密,而且不怕向對方坦白。我們一家比以前更加融洽,這不是因為我們在父母親節大肆慶祝,送了貴重的禮物,而是因為我們更加珍視可以相處談心的時間。這樣,我發現,不論在甚麼時候,都好像在過著父母親節了。

報親恩 莫遲疑

parents1
作者:梁麗平

母親節主日崇拜結束時,主席帶領會眾同唱回應詩歌「橋」。隨著悠揚的音樂徐徐響起,我聚精會神地投入在溫馨感人的歌詞裡︰

「父母親從小撫育我,栽種愛惜幼樹苗,維護照料牽我手;父母親延伸天父愛,甘心獻身像道橋,禍困凶險我不怕過。頌讚親恩仿似無邊大海洋,惟願你我孝順祝福雙親康泰。…… 父母親年紀雖漸老,一生獻身像道橋,容讓你我在上面輕輕鬆鬆再走過,再經過,不分風雨渡過!」

唱著唱著,我因為一時感觸而落淚。想到爸爸英年病逝,心中充滿「女欲養而父不在」的傷感和愧疚。

二十九年前,驚聞在內地工作的爸爸患了末期肝癌,當時我們猶如接到一張「死亡通知書」!面對突如其來的家庭驟變,媽媽只好放下香港的工作回去照顧他。半年後,眼見爸爸的病情每況愈下,我遂向公司申請「保職停薪」,與媽媽輪流在醫院陪伴在側。

不幸地,儘管花費龐大的醫療費用,爸爸也醫治無效,最後帶著萬般的不捨離開了我們。

自從爸爸在我的生命中缺席之後,每年的父親節我都留在家中,用文字抒發內心感受。雖然想起深如大海的父愛女兒無以為報,但我立志要將對爸爸的感恩之情,化作孝心加倍報答在媽媽身上。讓她在有生之年,不但生活得開心快樂,而且盡享濃濃的親情,以及從神而來的福分。

盼望為人子女的你和我,視每一天都是父母親節。「報親恩,莫遲疑。愛在當下,不留遺憾。」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