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墳為鄰

mycity03
作者:梁璧君

從小到大,每逢朋友問起我家住哪裏,我回答後,他們第一個反應就是驚訝,然後就會問:「那,你們家會不會看到墳場?」我就會點頭。

我住的地方是離巿區較遠的近郊,附近有墳場。墳場外有一些製作墓碑和雕刻碑文的小型碑廠。從客廳的窗外看去,就是一條蜿蜒地伸向樹木茂密而人跡罕至的叢林,好像向一個不可知的世界延展,眼目所見的盡處,不難看見墳場和一列列的墓碑。

從小到大,我都聽聞過與本區有關的鬼故事。有街坊曾見過無人駕駛的靈車在路上奔馳疾飛,也曾有鄰居見過已亡故的親友在晚上坐在陽台上吹笛。但我卻從來沒有遇過這些事情,朋友問我怕不怕鬼,我也說不上來,因為我從來沒遇過,所以無法得知自己遇上牠們是會不會害怕。

我所住的一棟大廈門外,便是一條馬路,常有靈車和送殯親友的車輛駛過,而舉凡清明重陽,前往掃墓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人流十分擠擁,與平日的蕭瑟清冷與陰森的氣氛截然不同。每年盂蘭節,很多人更在街上舉行路祭,人們起勁的把冥鏹扔進火盆裏焚燒,路上都是祭物,翌日早上便見有野狗和野貓舔食,固然也惹來了很多的蚊蠅。每當我看到清道夫皺著眉頭,看著街上一大堆小山丘似的灰燼和發著臭的飯菜一籌莫展時,我便對清道夫感到很同情,於是也無法認同拜祭的行為。

我從小便有一種感覺,平安與福佑,絕對不是以物質來換取的,更不需要以破壞環境及生態作為賄賂的手段。可幸我碰上了上帝,明白祂是萬福之源與萬恩之主,我只需要以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就可以了。

雖然與墳為鄰,但我獨愛近郊難得的清靜,更愛於閒時在區內踱步靜思默想。經過一天繁忙的生活過後,回到這裏,就覺別有洞天,馬上便被一種寧靜清幽所洗滌,緊張的心情便得以紓緩下來了。
 

香港後花園

mycity02
作者:布鎮權

我的家位於西貢區,屈指一算,原來我住在這個漂亮的社區已經二十年有多了。
這些年來,政府一直於西貢區的新市鎮投放了大量資源,提供了很多基建、社區與文娛康樂設施,讓將軍澳逾四十萬人口安居樂業。西貢區,確實是一個健康、樸素的社區。

同時間,西貢擁有「香港後花園」的美譽,一直以來都吸引了很多市民及遊客到來遊玩、看風景、吃海鮮、爬山登高等等。最近,友人跟我說:「西貢的海鮮必吃、西貢的山必爬,西貢的風景必看!」這句話,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的贊同。

在這個小小的城市裡面,我不難看到人們樂天知命,快樂知足的生活著。在此,我願所有香港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之餘,也要謹記知足常樂,活在當下。

我的社區

mycity01
作者:梁麗平

我所居住的社區在新界沙田大圍區。昔日的大圍一帶盡是田地,經過歲月的洗禮,現時主要為住宅區。區內除了有多個屋苑商場,也有購物區、學校、銀行、酒樓和康樂設施等,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和各種便利。

位於大圍南部、屬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的一個郊遊地點──紅梅谷,設有燒烤野餐地點及自然教育徑,是人們消閒娛樂的好去處。而望夫石則位於紅梅谷,矗立在山崗已有百年之久。因為望夫石流傳民間一對夫妻別離悲慘故事,所以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遂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

提起大圍,令人會聯想起踏單車。市民租車由大圍出發,可以沿一條單車徑路線,欣賞沿途風景,分別直通大埔、馬鞍山和大尾篤。

由於大圍站是東鐵綫及馬鞍山綫的轉車站,再加上名式各樣的食肆林立,因此不論平日還是假日均有大量人流,熱鬧得很。被美名為「大圍食街」的積存街,更是經常有區外的食客專程駕車到來大快朶頤。「楓林小館」是一間屹立了50年的中菜館,連續於2010年及2011年當選為米芝蓮精選食肆,特色小菜包括有椒鹽中蝦、燒乳鴿、香酥鴨、生炒排骨等。
兩年後,隨著區內新居屋的落成,相信大圍區會更加熱鬧。筆者希望社區將來可以為居民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服務,亦求神使我成為福音的種子,把最美的祝福帶給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