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透視(我是兼職補習老師)

DCF 1.0
作者:廖敬雯

我有五名學生,五份工作都牽涉一份情在當中,使我成了個被壓榨的傻瓜。

「傻的嗎?放榜前都收百二啦!放榜後緊係收百五!」

沒錯,本人非自誇,蒙神恩賜,有幸於文憑試考獲五科最佳成績三十分,理論上可開價更高。在同學眼中,我是個笨蛋。

第一份補習是中介介紹的,今年中二,一個半小時只收一百三十五元。當時等着要錢,沒計較太多便接受了。剛開始時,學生是堅決閉口,不作一語,我把問題問的明顯—— 「是,或不是?」才勉強說是。後來多上幾課,熟絡了點,或許是建立了關係,他終願回答問題,願意抄寫,願意執筆寫字。還有甚麼鼓舞比看見學生進步更大?

我想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有時學生不明白,未能按進度完成課堂,我總不計較,常有免費加鐘半小時,然後重新檢視自己的選材。不應怪責學生的愚鈍。讓騏驥能千里,不過是順水推舟;讓駑馬學會跑步,乃至鍥而不捨,直奔標杆——我想,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當然,不應苛求自己,乃至於其他沒讀過教育的同齡人成一教育家,如此確是欺人太甚。不過聽說有人恃着三十五分佳績苛索三百元時薪,我真是「得啖笑」——豈知在你手中的不單是一棵搖錢樹,而是一條生命?

我唯有祝他早日找到些半山的富家子弟學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縱然今日補習老師失去這些種種責任,甚至不算是一老師,但難道補習老師和學生之間單單只有一個銀碼聯繫着?

本人有私人學琴,一個月要奉上一千四百元學費,加上生活費,區區點點補習薪酬根本頂不上。何不加價?我想是一份情。

得水之魚

DCF 1.0
作者:梁璧君

我的職場經歷一直十分曲折。我大學唸的是中文系,不少同學在畢業後都投身教育界,因此我也就順理成章地為人師表,其實一開始我便已覺得自己並不適合當老師,但無奈缺乏其他技能,錯誤地以為待下去自己便能適應,但發展下來只覺身心俱疲,無法享受工作帶來的滿足感與成功感,我不禁在想,難道我一輩子就要做著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直到退休為止嗎?

當了四年的中學老師之後,我尋求上帝的心意,祂就把我帶離。但因為對自己的恩賜不瞭解,礙於本科的背景,也缺乏其他行業所需要的技能。離開教育界後的好幾年,我茫然不知何所往,但為了生活,即使是短期合約的工作,我也得接受,同時我也懇切尋求上帝的帶領和祂的預備。

因為自知自己的不足,我學會了謙卑順服,我也等候,我明白當我被裝備好了之後,事情是會有變化的。後來上帝告訴我,祂已為我預備了一份可以穩定發展的工作,我不用再漂泊了,我也等候了一段時間,上帝按著祂的應許把一份合適的工作賞賜給我。

這樣的工作經歷,讓我明白到上帝的恩典是豐富的,但人也要付上自己的努力,而當自己裝備好進入上帝的預備時,就是成就的時間了。我如今真像一尾得水之魚,能找到自己恩賜的所在,並且在職場上能運用自己的恩賜,我實在為此感恩。

工作只是生活一部分

DCF 1.0
作者:顧小草

工作是造物者賦予人類的使命,在《聖經》創世紀中記載,上帝首先創造宇宙萬物,繼而創造人,然後祂就吩咐人要管理全地。然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珍重。

工作於我,不僅賺取生活所需用的金錢,同時讓我可與外界接觸,學習與同事相處的技巧,學習如何有效處理工作的事務,讓我在待人接物上均變得更加成熟。此外,我還可以透過工作幫助公司所服務的對象,讓他們從中得到益處。總體而言,工作對我可謂助人自助。

在工餘時間,我會盡量在腦子裡放下工作,盡情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刻,一起吃喝玩樂。因為上帝除了把工作賦予我之外,同時也把家人賜與我,我應該在把不用工作的時間留給他們,享受家庭之樂。正如大衛在詩篇一百二十八篇第二節記載:「你要吃勞碌得來的,你要享福,事情順利。」工作只是生活的其中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我們要享受勞碌得來的成果,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完美!